今天推薦一本外國人寫的好書——《江城》,寫的確是中國的事。作者的文筆,通俗易懂,書中的小故事引人入勝。最重要的是作者是美國人,以美國人的視角深度的解讀了中國。這和國內的一下作家寫出來有不一樣的感覺。
他分析我們,分析很透徹。比如說:幾年前,有媒體報道說,一個騎著自行車環游世界的日本人,騎到武漢了,自行車被偷了。武漢的警察很重視,使出12分的力氣來幫助這名日本人找自行車,結果是啥呢?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找到了。不得不說,我們警察的偵破能力真強,辦事能力真高。
那么,如果你的自行車在武漢沒偷了,能不能找回來?多久能找回來呢?這就讓我想起了這本書寫到一次次被圍觀的景象。沒有人在意我們被偷的感受,因為我們不重要,只要那個宏大的臉面才重要。這本書就是彼得·海斯勒的《江城》。
作者中文名字:何偉。
一個外國人,不遠萬里來到中國,在這里生活了十年,寫了三部關于中國的著作,頗受中國讀者的追捧。豆瓣25117人評價,評分為9分,這已經很高了。
作者誠懇地記錄了高速變化中微塵眾們的生活,僅僅是記錄,而非點評和批判,冷靜不冷漠,真實不狗血,讓不同階層的人做了同一部電梯,唰地一下看到生活百態。
我們的好奇不免集中在:他筆下的中國是什么樣的?我們又為何對他筆下的中國產生興趣?
《江城》里的涪陵是中國城鎮生活的一個真實縮影。
我們從一個外國人眼中看到了自己的一切都被描慕出來。這種吊詭之處在于,我們從別人的眼中看到的那一幕幕再熟悉不過的場景,其實是被陌生化的。
何偉寫出了他的異質經驗,我們閱讀的時候產生了陌生感。這種陌生不是因為真的不熟悉,而是因為距離——距離不僅僅能產生美,還能引發我們對這種熟悉事物陌生的沉思。
何偉通過《江城》提供給了我們一種觀察自我的方式,即通過一種異質經驗的閱讀完成自我的審視和反省;通過一種對熟悉生活的重新敘述察覺出其中的文化沖突。不是緣于中西方文明的差異,而是覺醒的個體與模糊的群體像之間日益分明的沖突。
《江城》equb、mobi、txt、pdf四種格式的電子版鏈接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4fFylbV4x_26gi0d0Il-gg
發表評論